- Published on
李開復的零一萬物戰略轉型:不再追求超大模型,專注商業化應用
零一萬物的戰略調整:不再追逐超大模型
零一萬物CEO李開復在接受《晚點LatePost》採訪時,詳細闡述了公司近期的戰略調整。核心變化是,零一萬物將不再追求訓練超級大模型,轉而專注於開發參數適中、更快、更經濟的模型,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商業應用。這一轉變標誌著中國大模型獨角獸首次公開大幅調整發展方向,也反映出過去兩年大模型熱潮的一個重要轉折點。
李開復強調,零一萬物並未尋求被收購,並且會繼續進行預訓練。公司已與阿里雲成立「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」,零一萬物的大部分訓練和AI基礎設施團隊將加入該實驗室,成為阿里員工。這一合作模式旨在借助大廠的資源訓練更大的模型,從而提升零一萬物自身較小模型的能力。
中國大模型創業的挑戰
李開復總結了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面臨的幾大挑戰:
- 晶片限制: 中國公司在晶片獲取方面面臨限制,導致融資額和估值遠低於美國同行。
- Scaling Law 放緩: Scaling Law(規模法則)的效應正在減弱,從信仰到懷疑僅用了一年時間。
- 與大廠競爭: 初創公司在模型規模上與大廠競爭,最終難以成功。
- 商業化難題: 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,實現盈利,是所有大模型公司面臨的靈魂拷問。
- 市場困境: To B、To C、國內、國外市場都存在難以突破的瓶頸。
零一萬物的應對策略
李開復認為,2025年將是應用爆發和商業化淘汰並存的一年。零一萬物的機會在於挖掘To B大模型的Product-Market Fit(PMF)。他指出,在一些細分領域,大模型能夠幫助客戶實現營業額翻倍,這才是真正的PMF。
零一萬物在調整策略後,將專注於:
- 訓練更快、更便宜的模型,例如MoE(混合專家系統模型)。
- 利用自身在AI基礎設施和推理引擎方面的優勢,降低訓練和推理成本。
- 與行業公司共創,成立合資公司,共同開發細分行業模型和解決方案。
放棄追逐AGI的背後原因
李開復坦言,零一萬物很早就放棄了追逐AGI(通用人工智慧)。他解釋說,追求AGI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,而零一萬物現階段的最高優先級是鞏固自身實力,實現商業化盈利。
他回顧了去年5月,零一萬物發布Yi-Large模型的經歷,並表示當時就意識到模型速度慢且成本高昂。這促使零一萬物做出抉擇:不再燒錢訓練超大模型,而是專注於開發可以落地、賺錢的商業化模型。
與阿里的合作
與阿里雲成立聯合實驗室是零一萬物戰略調整的關鍵一步。李開復表示,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,加速在技術、平台和應用方面的共享共建,開啟中國「大廠+小虎」的合作新範式。
雖然部分預訓練和AI基礎設施團隊會加入阿里,但零一萬物仍保留較小的訓練團隊和基礎設施團隊,繼續進行模型開發。李開復強調,零一萬物不會停止預訓練,但不再執著於超大模型。
Scaling Law 的放緩
李開復指出,Scaling Law(規模法則)正在放緩。這意味著,投入更多算力和數據帶來的收益正在遞減。他舉例說,從一張卡加到十張卡,可能達到9.5張卡的價值,但從十萬張卡加到一百萬張卡,可能只能達到30萬張卡的價值。
他還提到,互聯網數據資源就像化石燃料一樣,正在逐漸枯竭。這使得超大模型的訓練成本變得越來越高,回報越來越低。
超大模型的作用
儘管Scaling Law 放緩,李開復認為,超大模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,尤其是在作為教師模型方面。他指出,Anthropic 的 Opus 模型就是用來訓練更小模型的。
超大模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升小模型的能力:
- 標註結果,提升後訓練效果。
- 生成合成數據,用於訓練新模型。
商業化的靈魂拷問
李開復認為,大模型時代一切都在加速,商業化拷問來得更快。他強調,AI 公司必須回答核心問題: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,實現盈利。
他提出,AI 公司需要:
- 理解商業運作。
- 實現收入增長。
- 控制成本。
李開復還強調了避免投入大量看不到回報的商業化方向,比如需要不斷輸血、虧損才能維持行業地位的To C 應用,以及付費不高、不創造核心價值的To B 招標項目。
零一萬物的商業化路徑
零一萬物正在積極拓展To B市場,並在遊戲、能源、汽車、金融等領域進行嘗試。他們會與行業公司共創,成立合資公司,共同開發細分行業模型和解決方案。
李開復表示,零一萬物2024年的實際收入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,並預計2025年收入將翻數倍。
AI-First 應用的未來
李開復認為,一定會誕生顛覆式的AI-first應用。他指出,這些應用需要具備以下核心特性:
- 用自然語言進行交互。
- 具備通用推理和理解能力。
他還給出了一個判斷方法:如果一個應用沒有大模型就不成立,那麼它肯定是AI-first 應用。
李開復的創業感悟
李開復表示,自己投身AI創業是為了抓住AI時代的機遇,將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轉化為價值。他認為,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挑戰,但一個好的CEO不應該輕易後悔。
他總結了自己的創業感悟:
- 不要盲目投入不可能的目標。
- 抓住機會,果斷決策。
- 對未來有清晰的預測,並提前做出調整。
2025年的展望
李開復對2025年充滿信心。他預測:
- 大量To C 應用將會爆發。
- To B 大模型的PMF 將被挖掘出來,細分行業模型也會大量湧現。
他還表示,零一萬物正在探索Agent(智能體)的應用,並將在垂直領域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行業模型+Agen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