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blished on

凱文·凱利:相較於未來,我們是無知的
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Ajax
    Twitter

「成為」的概念

凱文·凱利在他的著作《必然》中探討了一個觀點:萬物皆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。「成為」的概念表明,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、持續變化的、不斷演進的。就像水因重力而向下流動一樣,商業和科技中的某些趨勢是不可避免的。雖然這些趨勢的細節是不可預測的,但它們的大方向是可以預見的。我們有能力影響這些科技的形式,這使得我們的選擇至關重要。從有形產品轉向無形服務就是這種持續變化的例子。想想從在商店購買商品轉變為訂閱包含這些商品的線上服務。這種流動性也適用於軟體,一切都越來越由軟體驅動。

我們身處一個流動的世界,一切都在不斷升級和改進。即使是看似具體的事物,如汽車,也在不斷更新,像是特斯拉汽車的隔夜升級。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擁抱終身學習,以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環境。我們應該將一切事物視為過程,而不是完成的產品。例如,Wikipedia 並非靜態的百科全書,而是持續創建的過程。

人工智慧的崛起

科技將持續進步,人工智慧(AI)將扮演關鍵角色。AI 不僅僅是讓事物更聰明,而是創造多樣化的思考方式。AI 將帶來根本性的變革,類似於印刷術的發明。AI 已經在 X 光分析和文件審閱等領域取代人類專家,甚至在駕駛飛機方面也是如此。目標不是讓 AI 比人類更聰明,而是開發能夠以不同方式思考的不同類型 AI。將會有許多新創公司專注於在各個領域應用 AI,隨著機器因使用增加而變得更智慧,將產生滾雪球效應。

智慧不應被視為單一維度的。它類似於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曲調,從而創造出不同的 IQ 檔案。關於機器人取代工作的擔憂是合理的,但 AI 也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。AI 正在幫助人類從電氣和蒸汽時代邁向現代世界。未來將會把智慧視為一種服務,可以像電力一樣傳輸。需要創造力且不強調效率的任務更適合人類。重複且令人不滿的任務可以由機器處理。因此,未來涉及智慧人類和機器之間的協作,合作將決定我們的價值和報酬。

螢幕閱讀時代

螢幕正變得無處不在,任何平面都有可能變成螢幕。這包括書籍、服裝以及我們互動的任何表面。這些螢幕形成一個生態系統,不僅向我們展示事物,還觀察我們。螢幕可以追蹤我們的眼球運動,讓它們了解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哪裡。然後,這些數據可以用來調整螢幕上顯示的內容。情緒追蹤是另一個例子,螢幕可以根據我們的注意力和情緒狀態進行調整。我們正在過渡到螢幕時代,從閱讀書籍轉向閱讀螢幕。我們不再依賴書籍的權威,而是走向一個更加流動、開放和混亂的世界,我們必須自己組裝真相。

數據的流動

電腦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:資料夾、網路,以及現在的數據流。我們現在處於串流時代,雲端由各種串流組成。從音樂到電影,一切都正在變成串流。數據是所有業務背後的驅動力。無論是房地產、醫學還是教育,你最終都在處理數據。網路就像一個城市,其特點是無限增長。例如,Facebook 擁有數十億個社交連結,創造了巨大的價值。這種龐大的數據正在形成一個超級有機體,遠遠超出人類大腦的容量。

重組的力量

很少有創新是全新的。大多數創新來自現有元素的重新組合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重組」。這個過程涉及以新的方式解構和重組元素。想想樂高積木被拆開並以新的形式重新組裝。同樣適用於報紙,它是不同元素的組合,例如體育、天氣、書評和食譜。網路已經解構並重組了報紙,銀行和汽車也可以這樣做。將元素週期表的概念應用於企業,可以幫助識別創建新事物所需的元素。企業應該解構和重組其組件以進行創新,從而產生新的創造。

過濾的重要性

在有如此多選擇的情況下,我們的注意力正變得稀缺。我們需要過濾器來幫助我們找到真正需要的東西。注意力是最有價值的資源,而金錢追隨注意力。如果人們關注某件事,那麼它就有價值。我們應該為我們的注意力獲得報酬,例如因觀看廣告而獲得獎勵。

互動的意義

互動的影響與 AI 的影響一樣重大。電腦依賴互動,而這種趨勢正在改變我們的體驗。未來的運算將涉及無縫的全身體互動。設備將了解我們的手勢,我們與它們的互動將變得更加自然。虛擬實境(VR)和混合實境(MR)將使我們能夠以更沉浸式的方式看到和互動數位物件。

從擁有到使用的轉變

我們正從一個擁有的世界走向一個使用的世界。像 Uber、Facebook 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並不擁有它們提供的東西。擁有的概念不再像使用東西的能力那麼重要。使用某物然後丟棄它比擁有它並對其維護負責更好。擁有的概念正在改變,使用權正變得比擁有權本身更有價值。這種趨勢在軟體訂閱和運輸行業的共乘服務中顯而易見。隨選服務將比擁有更普遍。

共享與協作的力量

共享的概念不僅僅是共享財產,而是關於協作。我們分享的越多,我們創造的價值就越多。共享應被視為協作,它有可能通過允許數十億人互動和協作來帶來社會變革。區塊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它允許每個人都可以協作的分散式交易。

「開始」與實驗

當新技術被發明時,它們的應用並非立即顯而易見。技術的用途通常是通過實驗發現的。必須使用技術來評估和完善它。我們必須通過使用、測試和優化技術來引導技術的方向。我們需要從錯誤中學習。我們必須先做、嘗試和探索,然後再思考和計劃。學習是一個持續創新的過程。我們絕不能害怕犯錯。小的、持續的錯誤對於推動重大創新是必要的。

提問的價值

多虧了搜尋引擎和 AI,今天找到答案很容易,但提出正確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重要。我們必須訓練人們提出有見地問題並創造新問題,因為好的問題比完美的答案更有價值。問題可以開闢新領域並推動創造性思維。

來自外部的顛覆

顛覆很少來自行業內部,它通常是由外部力量驅動的。顛覆性技術通常存在很長時間,然後才成為主流。創新並不總是盈利的,因為大多數發明都失敗了。然而,新創公司往往是推動顛覆的公司,因為它們沒有既有公司的限制。下一波顛覆將來自傳統行業之外,例如無人機顛覆航空公司和比特幣顛覆銀行。公司必須不斷發展以提高其適應性。

未來就是現在

未來充滿了可能性,我們必須相信看似不可能的事情。今天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明天可能會變得司空見慣。我們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。開始的最佳時間永遠是現在,而最偉大的發明尚未被創造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