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Published on
零一万物战略调整:李开复不再追逐超大模型,聚焦商业化应用
零一万物战略调整:不再追逐超大模型
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接受《晚点LatePost》采访时,详细阐述了公司近期的战略调整。核心变化是,零一万物将不再追求训练超级大模型,转而专注于开发参数适中、更快、更经济的模型,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商业应用。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大模型独角兽首次公开大幅调整发展方向,也反映出过去两年大模型热潮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李开复强调,零一万物并未寻求被收购,并且会继续进行预训练。公司已与阿里云成立“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”,零一万物的大部分训练和AI基础设施团队将加入该实验室,成为阿里员工。这一合作模式旨在借助大厂的资源训练更大的模型,从而提升零一万物自身较小模型的能力。
中国大模型创业的挑战
李开复总结了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面临的几大挑战:
- 芯片限制: 中国公司在芯片获取方面面临限制,导致融资额和估值远低于美国同行。
- Scaling Law放缓: Scaling Law(规模法则)的效应正在减弱,从信仰到怀疑仅用了一年时间。
- 与大厂竞争: 初创公司在模型规模上与大厂竞争,最终难以成功。
- 商业化难题: 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,实现盈利,是所有大模型公司面临的灵魂拷问。
- 市场困境: To B、To C、国内、国外市场都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。
零一万物的应对策略
李开复认为,2025年将是应用爆发和商业化淘汰并存的一年。零一万物的机会在于挖掘To B大模型的Product-Market Fit(PMF)。他指出,在一些细分领域,大模型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营业额翻倍,这才是真正的PMF。
零一万物在调整策略后,将专注于:
- 训练更快、更便宜的模型,例如MoE(混合专家系统模型)。
- 利用自身在AI基础设施和推理引擎方面的优势,降低训练和推理成本。
- 与行业公司共创,成立合资公司,共同开发细分行业模型和解决方案。
放弃追逐AGI的背后原因
李开复坦言,零一万物很早就放弃了追逐AGI(通用人工智能)。他解释说,追求AGI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,而零一万物现阶段的最高优先级是巩固自身实力,实现商业化盈利。
他回顾了去年5月,零一万物发布Yi-Large模型的经历,并表示当时就意识到模型速度慢且成本高昂。这促使零一万物做出抉择:不再烧钱训练超大模型,而是专注于开发可以落地、赚钱的商业化模型。
与阿里的合作
与阿里云成立联合实验室是零一万物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。李开复表示,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,加速在技术、平台和应用方面的共享共建,开启中国“大厂+小虎”的合作新范式。
虽然部分预训练和AI基础设施团队会加入阿里,但零一万物仍保留较小的训练团队和基础设施团队,继续进行模型开发。李开复强调,零一万物不会停止预训练,但不再执着于超大模型。
Scaling Law的放缓
李开复指出,Scaling Law(规模法则)正在放缓。这意味着,投入更多算力和数据带来的收益正在递减。他举例说,从一张卡加到十张卡,可能达到9.5张卡的价值,但从十万张卡加到一百万张卡,可能只能达到30万张卡的价值。
他还提到,互联网数据资源就像化石燃料一样,正在逐渐枯竭。这使得超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变得越来越高,回报越来越低。
超大模型的作用
尽管Scaling Law放缓,李开复认为,超大模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,尤其是在作为教师模型方面。他指出,Anthropic的Opus模型就是用来训练更小模型的。
超大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小模型的能力:
- 标注结果,提升后训练效果。
- 生成合成数据,用于训练新模型。
商业化的灵魂拷问
李开复认为,大模型时代一切都在加速,商业化拷问来得更快。他强调,AI公司必须回答核心问题: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,实现盈利。
他提出,AI公司需要:
- 理解商业运作。
- 实现收入增长。
- 控制成本。
李开复还强调了避免投入大量看不到回报的商业化方向,比如需要不断输血、亏损才能维持行业地位的To C应用,以及付费不高、不创造核心价值的To B招标项目。
零一万物的商业化路径
零一万物正在积极拓展To B市场,并在游戏、能源、汽车、金融等领域进行尝试。他们会与行业公司共创,成立合资公司,共同开发细分行业模型和解决方案。
李开复表示,零一万物2024年的实际收入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,并预计2025年收入将翻数倍。
AI-First应用的未来
李开复认为,一定会诞生颠覆式的AI-first应用。他指出,这些应用需要具备以下核心特性:
- 用自然语言进行交互。
- 具备通用推理和理解能力。
他还给出了一个判断方法:如果一个应用没有大模型就不成立,那么它肯定是AI-first应用。
李开复的创业感悟
李开复表示,自己投身AI创业是为了抓住AI时代的机遇,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转化为价值。他认为,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挑战,但一个好的CEO不应该轻易后悔。
他总结了自己的创业感悟:
- 不要盲目投入不可能的目标。
- 抓住机会,果断决策。
- 对未来有清晰的预测,并提前做出调整。
2025年的展望
李开复对2025年充满信心。他预测:
- 大量To C应用将会爆发。
- To B大模型的PMF将被挖掘出来,细分行业模型也会大量涌现。
他还表示,零一万物正在探索Agent(智能体)的应用,并将在垂直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行业模型+Agent。